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现代设计考察(下篇)

2024年12月10日



苏州
DAY6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馆内的太平天国忠王府留存的建筑和彩绘、壁画,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博物馆内采光设计出色,走廊的光线都是利用自然光,由于地上空间小,跟巴黎卢浮宫一样,贝聿铭在地下设计建造了部分展厅。博物馆的空间设计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无限的想象力,简单的一个六边形壁窗就把贝大师的博物馆设计功力展现无遗。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名为“拙政园”。苏州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表现。从园林中的命名,楹联,雕刻,窗格以及花木寓情等便可一窥其二,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各朝各代的历史,思想以及文化背景,集园林设计于大成,借景抒情,化物为境。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美在不言之中。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它的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仁恒仓街



仁恒仓街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区域,千年相门脚下,比邻平江路、拙政园、耦园等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总建筑面积达14万㎡的商业项目,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合了东方美学,尤其是苏式美学。从屋顶到建筑立面,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规划,屋顶设计采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的坡屋顶造型,并与现代金属屋面材料和工艺美学相结合,强调了曲线美。建筑立面设计汲取苏州“丝织技艺”中“经纬交错”的灵感,展现了丝绸纹路编织交错的美学意象。我们置身在其中感受到了旧与新的共处,熙来攘往的街区与宁静悠闲的花园、流淌千年的护城河在仓街交织在一起,它保留了修复的民国古建“故居花园”和清代雕花楼“凤凰厅”,依附着春秋八大城门之一的相门古城墙,延续了姑苏古城的城市肌理。


海派文化,源远流长, 上海精神,永远传唱。

上海
DAY7


Gate M西岸梦中心



提起西岸梦中心,往往与之同时出现的便是“松弛感”,但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地运用过多标准化的松弛感元素,而是以周边浓厚的艺术人文气息、百年工业遗址的底蕴以及宜人的贴水江景为灵感而展开。在建筑改造方面,全面融入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群落的肌理,对较新的结构进行轻触式翻新,力求最大化利用现有材料,同时极力降低改造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对于年代更为久远的工业建筑则采用更大胆的处理,结合大胆的撞色色彩,打破工业风的清冷,赋予每栋建筑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夕阳西下,坐于随处可见的座椅之上,微微江风拂面,灵魂放空。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人民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建筑设计上,东馆整体呈矩形,造型简洁大气,局部外立面用大理石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既贴合上海这座城市“通江达海”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东馆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每个楼层都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引入自然光线,让建筑呼吸,让观众“透气”,让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和上海这座城市的最美景观“内外”无间、融为一体、互相辉映。


陆家嘴金融中心

浦西外滩建筑不争做“第一”,形成和谐的外滩印象,知道彼此的天际尺度, 适合人视角的空间细节,形成的是和谐的建筑群。在陆家嘴金融中心,我们不仅看到了建筑,更看到了设计。中心的设计考虑到了商务的需要和使用者的体验,提供了舒适的商务环境和便利的设施。我们也见识到了现代金融空间如何通过设计提升使用者的体验,增强金融空间的功能性和美学价值。



上海
DAY8


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坐落于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内,是西岸美术馆大道的核心场馆之一。怀抱艺术,面朝浦江,融入城市,西岸美术馆就是这样一座矗立在天水之间的建筑。这座美术馆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场地的开放性。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建筑模块,呈风车型旋转排布,并通过中央的双层通高门厅相互联系。如此布局为建筑的各个部分带来独立运营的可能性,也打破了传统的几何结构,创造出强大的间隙公共空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后续项目,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在城市未来馆的基础上进行的翻建和拓展项目,而城市未来馆曾是建成于1985年的南市发电厂。如今,这座建筑物已成为功能完善的艺术公共平台。它也尝试着以新旧结合展示时空上的跨度,并向整个城市展现热情的态度,模糊了休闲和展览空间,改变着观者与展品之间的传统关系,成功地将参观行为转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多样且复合的文化表达方式,诠释人和艺术的深层关系,同时分解传统的单一参观路径系统,为观者开放多重路径,为艺术探索创造许多可能性。


外滩

苏州河入黄浦江,荒滩之地起高楼。民国东方华尔街,今朝申城会客厅。民国时期,外滩曾是上海以及中国乃至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号称“东方的华尔街”,是上海近代一百多年发展与繁荣的象征,浓缩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和谐,代表了上海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文化背景,尤其是外滩沿线风格多样、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沿江林立,久享“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成为上海城市地标和历史象征。


上海
DAY 09


M50创意园



M50创意园曾以鲜活蓬勃的涂鸦艺术生态闻名全国,短短600余米,却是上海涂鸦的“大本营”。这里先后引进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户艺术家工作室、画廊、高等艺术教育以及各类文化创意机构,营造了苏州河畔浓厚的艺术创意气息。作为转型创意产业的标志性行动,M50对城市街头涂鸦的接纳,显示了上海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尊重。


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比邻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园区的万和昊美艺术酒店,美术馆主入口位于昊美酒店建筑群楼西侧新建的一个建筑体,考虑到原酒店建筑玻璃幕墙外观,入口门厅的设计在体量上力求“轻落地“的感受,形体简洁,以一个直面转折体块呈现,角度同原建筑立面紧密契合,充分结合两者关系。门厅外立面材料以超白U型半透玻璃与白色珐琅钢板相结合,白天半透的U型玻璃将室外的自然光柔和地带入美术馆的接待前厅,而晚上室内的灯光又使这个玻璃体在夜间发光,材料及环境的虚实交融关系更是如同美术馆对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播的融合。


考察心得

在华东城市的考察中,我深刻体会到环境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与空间的简单组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杭州的城市规划让我领悟到,自然与现代设计的和谐共存能够创造出既现代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城市空间。苏州的园林艺术则教会我,空间的布局和细节处理能够引导人们的情感和体验,每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而上海的摩天大楼则展示了现代建筑的技术和美学,它们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城市的建筑和艺术作品让我认识到,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创造出既有功能性又能触动人心的空间。

——本部2021级环境设计一班 高贤


在考察课程中,我们有幸前往了杭州、上海、苏州这几个充满魅力的城市进行考察。在杭州,我们领略到了西湖的秀美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座城市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又有古老的寺庙和园林,完美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繁华与魅力。苏州则以其精致的园林和水乡风情吸引着我们,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每一处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这次考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也从这几个城市中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在城市规划还是文化传承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期待未来我们能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城市建设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部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二班 康美伊


为期十天的专业考察,我们走过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收获满满。苏州的古典园林,尽显传统艺术之美,给予我设计灵感。上海的时尚与现代,让我感受到视觉传达在前沿领域的无限可能。杭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相结合,启发着我的创意。这次考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不同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我会将这些感悟融入到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创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期待未来能再次去到这几个城市,继续探索他们的城市魅力。

——本部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一班 廖思琳


非常开心能够去到多个风格迥异的城市,不仅让我领略了四座城市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它们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探索。上海的国际化视野与创新精神、杭州的互联网思维与人文底蕴、苏州的独特园林景观与水乡风情、湖州的生态保护与特色小镇打造,都让我大开眼界,也正是四座风格各异的城市构成了江南的独特画卷。它们既有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又有现代的创新与发展,既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又有小镇的宁静与安逸。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将成为宝贵的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运用其中所学,带着创新与专业能力,不断探索城市发展的更多可能,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部2021级产品设计一班 李精阳


在这个金秋时节,我有幸踏上了苏州、湖州、杭州、上海的考察之旅。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古典园林,以其精美的造园艺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令我叹为观止。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展示了当代建筑设计的高水准。湖州的南浔古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古朴典雅,湖州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展现了湖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太湖边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杭州的西湖美景如诗如画,上海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外滩的历史建筑群与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上海的国际大都市风采。这次考察不仅让我领略了江南园林的美,更让我感受到这些城市在保护传统文化与推动现代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创新。这段考察之行将成为我宝贵的回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追求卓越。

——本部2021级产品设计二班 聂富春


辗转杭、湖、苏、沪四城,恰似展开一幅绚丽的江南长卷。杭州,西湖烟柳画桥,灵隐禅意悠悠,数字经济蓬勃,古韵与新潮共绽华彩,尽显古都新韵。湖州南浔古镇,百间楼沉淀岁月,静谧安然,郊外茶园铺翠,生态与人文相得益彰,流淌着悠然诗意。苏州园林一步一景,曲径通幽藏匠心,平江路满是烟火柔情,吴侬软语诉水乡故事。而上海,外滩洋楼对耸陆家嘴摩天,黄浦江潮涌都市脉搏,弄堂街巷蕴百态人生,海纳百川彰国际气魄。此行领略江南多元魅力,收获满仓,受益无穷。

——东方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一班 唐胜远


华东考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华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自然魅力,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新思考。我首先感受到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文化方面,华东地区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文化的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的西湖风光,西泠印社,苏州的园林、湖州的古镇等,都让我感受到了华东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自然生态方面,华东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杭州的西湖、上海的外滩等景点,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体来说,华东考察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的思考与探索。

——东方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二班 李颖


在这次精心策划的苏州、杭州、湖州、上海考察之行中,我深切地沉浸在各地各自绽放的独特魅力与迷人风采之中。苏州,以其细腻温婉的园林艺术,精妙绝伦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诗意韵味,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沉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杭州,以西湖的绝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诠释了人间天堂的无限魅力,让人在流连忘返间,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和谐。而上海,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以其摩天大楼的雄伟壮观、城市发展的蓬勃朝气,生动展现了中国的繁荣与崛起,让人在赞叹之余,深刻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国家的力量。这几个城市各具千秋,共同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令人心旷神怡的中华大地壮美画卷,为我的心灵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记。

——东方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三班 谭杰泉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城市考察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与实践经历,从城市天际线的勾勒到街角一隅的精心布置,每一处都蕴含着设计师的智慧与匠心。这次考察让我深刻体会到,环境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空间的艺术,更是连接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桥梁。在考察过程中,我被城市中那些富有创意和人文关怀的设计深深打动,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建筑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还是公共空间内人性化的设施布局,都展现出设计师们对城市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居民需求的细致关怀。同时,我也意识到环境设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注入新的设计元素,使城市保持活力与魅力,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此外,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实问题,环境设计师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手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次考察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热爱与追求。我将把这次考察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城市环境设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期待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能够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城市带来更加美好、宜居的环境设计作品。

——东方2021级环境设计一班 朱彬


这次随学校赴沪苏杭、南浔等地考察,收获满满,此次行程所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心灵与知识上的巨大收获。在上海见都市繁华,苏州园林让我领略古典精妙,如入“壶中天地”,杭州湖山盛景,南浔古镇幽情,都使我对环境设计有了新思考。这次考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古典与现代在环境设计中的碰撞与融合,古典的精致与现代的简约,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时尚,在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也明白了传承与创新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既要尊重历史、传承文化,又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我也定将所学化用,不负此行。

——本部2021级环境设计二班 史骏原


END


图文:欧阳鸣皋 史骏原 周林 唐柯 廖思琳 唐悦 赵柏青 易思羽 罗嘉欣 刘佳莹等 

设计:唐康

排版:易思羽 房洪臣

教师:朱宁 谢寒 郭敏 周易华 傅睿斯 孟木子 何辉玉  刘浩然  秦蕴  朱碧玉

初审:朱宁 姚磊 蔺薛菲 谢寒 郭敏 朱碧玉

复审:黄炼

终审:汤庆熹 吕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