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校党委书记陈弘一行赴长沙县江背镇,考察调研校地合作情况,提出了“聚焦现代农业品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将江背建成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将湖南农业大学相关学科资源与江背镇的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更好地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大胆探索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成立的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从本科毕业设计与调研入手关注乡村、体验乡村、设计乡村,对此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
2019年10月,在学校各级领导及科技处的关心与支持下,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领导班子与各专业负责人慎密策划,正式确定六个专业的毕业设计选点在长沙县江背镇。这是学院实现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六个专业融合、学科间的合作与交叉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校地合作的起手笔。
10月9日,科技处胡泽友副处长、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甘德欣教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龙岳林教授、设计学专业带头人尹建强教授及各专业负责人、部分教师代表组成考察组,前往江背镇政府与相关领导就如何走进乡村、关注农村进行了对接与交流,并考察了五福村、印山村、梅花社区、浏阳河产业带。
随后,学院领导和专业教师经过多次论证与决策,并与江背镇政府面对面沟通,确定了“设计思维帮助整合地域资源”、“以设计技能实现创新性表达”、“以城市设计资源引入乡村提供智力支持”等整体思路。并于11月4日成功召开了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由专业带头人尹建强教授主持,甘德欣院长、邓益成副书记分别作了热情洋溢、振奋人心的动员,黄炼老师就毕业设计的背景、愿景、对象、思路及如何开展、如何延展等作了具体的布置,刘蕾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时间作了具体安排(图2)。
11月10日,在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徐小雀书记、甘德欣院长、邓益成副书记的带领下,两百余名师生前往江背镇做了初步调研,深入了解了江背的历史传承和村落现他们以激活乡村、挖掘江背特色、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作为这次调研和设计的重点。师生们初步感受和体验了江背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和建筑景观、规划现状,为确定选题和下一步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图3、图4、图5)。
11月至12月期间,学生围绕“湘村造梦”这一主题,从“共享——乡村空间”、“共创——智慧生活”、“共建——乡村产业链”等三个维度展开选题,这些选题涉及和涵盖人居环境、公共景观、视觉系统、旅游规划、建筑、室内设计智能化、家具及产品、文化品牌策划、产品包装、文化衍生品、展览展示空间、信息交互平台、优势产业品牌升级等多个方向。12月13日,根据已拟定的选题,学院将2020届六个专业共200余名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在黄炼副院长及部分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五福村、印山村、梅花社区、特立故居、阳雀新村、金洲村等地进行预设选题的第二次调研。与第一次调研不同的是,这次调研更加注重针对性和设计选题分工。学生们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分别从多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度调研:一是了解江背的人文、自然与建筑特点;二是感受设计现场,进行场地调研分析;三是测量与设计相关的一些数据资料(图5)。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将系统地整理前期调研的相关资料,结合现场调研尝试进行一次有情怀有温度的毕业设计,他们的设计作品将更多地融入对现行社会现状下综合性可持续乡村发展与建设应对之策的探索。这也正是我校与江背镇校地合作的题中之义。
我院历届毕业设计选点农村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在浏阳还是开慧镇、屈子祠镇,都紧扣学校的涉农特色安排毕业设计,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农村,既是校地合作、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也是设计兴农、产教融合的新探索,更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农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号召的实际行动。可以预期,立足“三农”这一广阔平台,我们将走出一条培养涉农广博人才和知识转化为产业的特色化新路子。